南昌大学旅游学院欢迎您

Language to English |    

新闻公告

研究成果

更多...

研究成果

更多...

青年教师纪小美副教授2020年度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发布日期:2021-04-08 浏览数:

青年教师纪小美副教授2020年度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纪小美老师在《资源科学2020年第5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地铁在城市旅游交通中的作用及其优化——以南京主城区为例》

在该文中,纪小美老师运用城市空间网络分析,以南京主城区为例,探讨散客化背景下,地铁线路与站点在旅游交通中的作用及其优化对策。研究发现:地铁更适合市内短途自助游;线路与站点的布局满足散客在老城区与过渡城区的自助游需求,但难以满足外围城区;吸引力较大的站点与线路位于人口密集、旅游资源富集的老城区,中介力较大的站点与线路位于浦口与六合交界的过渡城区,紧密度较大的站点与线路位于鼓楼、玄武与秦淮交界的老城区;冗余度较大的站点位于过渡城区中走向较为曲折的地铁线路上。中转站的吸引力、紧密度与冗余度普遍优于一般站,部分一般站中介力较高。据此提出建议:外围城区开通地铁站点与景区间的公交专线;旅游旺季增设旅游专列地铁,充分利用公交的分流作用;配合使用非轨道交通,避免冗余地铁轨道,缩短行程;将部分一般站升级为中转站,减轻热门线路压力。

纪小美老师在《人文地理2020年第6期发表独著论文《基于资本与场域理论的徽州地名变迁的社会响应与内在机理研究》

在该文中,纪小美老师借鉴批判范式、结合场域与社会记忆理论、采用语义网络分析对徽州地名变迁的社会响应与内在机理进行阐释。发现:社会响应 存在明显的社群差异。婺源第一次改隶时民间强烈反抗并起到效果,第二次改隶后为多数民众所认可。媒体人群体、专家学者、普通民众与地方政府对徽州更 名与复名的看法不尽相同,语义网络结构差异显著。关注重点亦有所不同。政治权力、经济资本与社会记忆分别推动徽州地名场域的边界重构、式微让步及其与黄山地名场域的交融共存是徽州地名变迁的内在机理。

纪小美老师与我院硕士研究生崔会芳(第一作者)在《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年第6期发表论文《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时空变迁及贫困预警》

纪小美老师与崔会芳同学依据 20082018 年农村居民收入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变异系数、时空跃迁和 GeoSurveillance 等揭示中国地市尺度上农民收入的时空演变规律和收入贫困的风险趋势。结果表明: (1)基于时间序列的农村经济表现为整体稳定与局部动态不平衡共存的现象,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2)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空间结构的稳定性较强,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3)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空间格局具有瞄定效应和惰性特征,跃迁难度较大。(4)贫困风险整体呈现出小分散、大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东部冷点盘踞、中部相对平稳、西南部热点持久的态势。(5)针对不同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和贫困风险程度,提出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提高教育水平、推广返贫责任保险等有利于区域趋同、降解贫困风险等的应对策略。

(周盼盼供稿,王佳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