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旅游学院欢迎您

Language to English |    

新闻公告

培养方案

更多...

培养方案

更多...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史)

发布日期:2021-10-28 浏览数:

研究生英文成绩单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60200)中国史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学期

考核方式

备注

必修课

公共基础课

0020024

公共英语

3

64

1

002906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实践

2

32

1

0029034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2

0029025

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

1

16

2

选修课

0029048

红色文化

1

16

2

选修课

专业核心课

8500104

旅游规划理论与实践

2

32

1

8500128

文化遗产前沿理论专题

2

32

1

8500130

遗产旅游目的地管理

2

32

1

5025056

中国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3

48

1

8500306

文化遗产法律保护

2

32

2

8500116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3

48

2

选修课

专业方向课

8500113

人文地理学

2

32

1

8500301

中国文化史

3

48

1

8500126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专题

2

32

1

8500123

旅游学研究方法专题

2

32

1

8500314

旅游人类学

2

32

2

8500125

旅游资源学专题

2

32

2

8500127

文化遗产旅游专题

2

32

2

8500119

历史地理学

2

32

2

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

中期考核

学术活动

实践环节

专业外语能力培训

已选总学分:39,其中(公共课学分:8学分,专业核心课学分:14学分,专业方向课学分:17学分)

培养目标、学制与学习年限、培养方式与应修学分

培养目标:(本表可不填政治要求)

本专业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能从事文化遗产与旅游规划方向的科研和实践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学生必须掌握文化遗产与旅游规划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其相应的技能与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对文化遗产与旅游规划实践有一定的操作和实践能力,并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

学制与学习年限:

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研究生可依据自身情况适当延长或缩短在校学习时间,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培养方式:

培养方式采取导师个人指导为主,辅以导师组指导制。

导师根据所指导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研究兴趣、能力基础等具体情况,及培养方案的要求,与研究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研究方案,旨在对研究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科研训练和指导,充分挖掘其学术潜力。

实行学分制,采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的方式。培养过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采用理论教学与参加科学研究或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研究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技能。教学方式注重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任课教师要指定阅读书目和参考文献,并做好导读工作,组织开展讨论,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研究生到省外或国外高校进行短期学习,并承认学分。

应修学分:课程学习学分为30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0学分。

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1

文化遗产与旅游规划

①文化遗产与旅游规划理论研究。文化遗产内涵与分类、文化遗产与旅游规划原理、文化遗产与旅游社区、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协调、文化遗产保护对比研究、文化遗产开发伦理道德。

②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文化遗产申报、文化遗产传承性开发、文化遗产保护效果评价、文化遗产保护技术与方法、文化遗产保护法研究。

③旅游规划与设计。文化遗产的旅游规划实践、文化遗产的旅游规划策略、文化遗产旅游景区风格设计、文化遗产的旅游规划评价。

④革命历史遗迹与红色旅游。革命历史文物等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红色旅游理论、红色旅游产品设计等。

必修环节

开题报告:(注明开题报告完成学期)

开题报告由文献综述和研究计划两部分组成。硕士生撰写开题报告之前应阅读至少50篇国内外重要文献。文献综述部分对课题有关的前人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研究计划部分就选题意义、研究内容、预期目标、研究方法、实施方案、时间安排等做出论证。开题报告必须在审核小组会上宣读并答辩。审核小组由至少3位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组成,提倡邀请外单位专家参加。审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做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开题报告安排在第五学期完成。

中期考核:(注明中期考核完成学期)

中期考核的研究生应完成课程学习、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已通过公开论证,并向学院提交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自我评估表。研究生及其指导教师根据考核要求向考核小组提交证明该生入学以来思想品德、课程学习、科学研究、论文选题、查阅文献、开题报告及论文进展情况的相关材料。中期考核小组由3-5人组成,由负责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教师代表等组成,本学科带头人担任组长。中期考核安排在第五学期完成。

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要求参加不少于6次学术活动,参加学术活动的形式为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400字的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研究生业务档案(具体要求见《南昌大学关于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暂行规定》)。硕士研究生在所要求的论文发表数量之外,在公开学术刊物发表1篇学术论文,可折算1次学术活动。但最多只能用学术论文折抵学术活动2次。

实践环节: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利用节假日或课余时间到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研究生培养基地或企事业、科研单位进行1-2个月的实习,学院予以指导和帮助。实习内容为参加企事业、科研单位的策划、设计、科研和管理等活动。实践考核以实习单位出具的证明为准。实践环节工作量为60学时,经考核合格,给予学分。具体参照《南昌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暂行规定》执行。在正规高等学校担任过1门本科以上课程的教学者或定向和委托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免除实践环节,自动获得学分。

专业外语能力培训:

答辩前提交一篇有指导教师签字认可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学术论文。

学位授予标准

1、发表论文要求:

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但必须导师为第一作者)在北大中文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含录用)与本学科相关的高质量论文,或参与专著撰写工作且字数达到8万字以上。论文论著质量是否达标由院学位委员会讨论决议。

2、学术素养:

研究生应具备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置身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之中,以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勤于积累知识,提高创新意识,探求真知,在学术研究中坚持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积极了解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自觉维护学术尊严和学者的声誉,保护知识产权,遵守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和科学伦理。

3、学术道德:

研究生应当遵守以下基本学术道德规范:

(1)在学术活动中,必须尊重知识产权,充分尊重他人已经获得的研究成果;引用他人成果时如实注明出处;所引用的部分不能构成引用人作品的主要部分或者实质部分;从他人作品转引第三人成果时,如实注明转引出处。

(2)合作研究成果在发表前要经过所有署名人审阅,并签署确认书。所有署名人对研究成果负责,合作研究的主持人对研究成果整体负责。

(3)在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进行介绍、评价时,应遵循客观、公正、准确的原则,在充分掌握国内外材料、数据基础上,做出全面分析、评价和论证。

(4)在课题申报、项目设计、数据资料的采集与分析、公布科研成果、确认科研工作参与人员的贡献等方面,遵守诚实客观原则。搜集、发表数据要确保有效性和准确性,保证实验记录和数据的完整、真实和安全,以备考查。公开研究成果、统计数据等,必须实事求是、完整准确。对已发表研究成果中出现的错误和失误,应以适当的方式予以公开和承认。

(5)诚实严谨地与他人合作。耐心诚恳地对待学术批评和质疑。

(6) 对研究成果做出实质性贡献的有关人员拥有著作权。仅对研究项目进行过一般性管理或辅助工作者,不享有著作权。合作完成成果,应按照对研究成果的贡献大小的顺序署名(有署名惯例或约定的除外)。署名人应对本人做出贡献的部分负责,发表前应由本人审阅并署名。

(7) 不得利用科研活动谋取不正当利益。正确对待科研活动中存在的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利益关系。

4、基本学术能力:

研究生应具备以下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研究生应具备通过查阅文献、课程学习、学术交流、观察、研讨等途径,获取本领域有关知识的能力,了解当前学科发展的动向和学术前沿动态;具备自主学习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获取专业知识和研究防范的能力。

(2)科学研究能力:研究生应具备独立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即对研究问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一定的价值判断能力;对研究方法的使用、研究结果与研究主题的清晰度、研究设计与假说检验程度、科学伦理、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文字表达、行文规范等具有一定的学术鉴别能力,具备一定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

(3)学术交流能力:研究生应具备运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表达学术成果的能力;较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基本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能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等学术研究平台上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表达学术思想和展示学术成果。

5、论文基本要求:

A、规范性要求

(1)学位论文应是研究生本人从事创造性的科学研究而取得的成果,或是具有新发现的调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并以此为内容,在导师指导下撰写成的学术论文或调查研究报告。学位论文题目应尽量跟随导师的研究方向或学术兴趣。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管理学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或政策指导意义,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应用性和较强的现实背景。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论文的论点、结论和建议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实践价值。

(2)一篇规范的硕士学位论文应由封面、扉页(论文题目和作者)、版权页(独创性声明和论文使用授权说明)、论文摘要、目录、图表索引、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封底等部分组成。具体应包括以下内容。

(a)题目、作者、导师;

(b)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

(c)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

(d)选题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e)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主要中外文参考文献;

(f)主体部分:研究内容、研究中所要突破的难题,经济理论或统计分析、政策建议、特色与创新之处等;

(g)结论;

(h)参考文献(在论文正文中出现的参考文献标注要严格与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列表中列出的要一致;无论英文文献还是中文文献,文献列表中的顺序都要按照姓氏(拼音)的字母顺序由前向后进行排列;期刊中的文献应给出该期刊的名称及期号;著作应给列出出版年份、出版单位、版次及地点;引自某一论文集要列出该论文集名称及编者姓名、出版的时间、地点。参考文献的格式要保证本篇论文的文献书写格式完全一致);

(i)致谢;

(j)英文缩略语表;

(k)必要的附录(包括企业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论文发表等)。

B、质量要求

(1)选题有明确的管理应用背景,学位论文工作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实用性。

(2)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由本人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的文字或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必须保证充裕的时间,一般至少不低于一年。

(3)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管理理论和实际问题,以及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4)正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管理学方法、专业知识和实证分析等对所解决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一定的见解或观点。

(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

(6)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经过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合格。